--------------- 记阳光外国语学校顾英老师
九月的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在讲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顾英老师又新接手了一届学生。她站在六(3)班的讲台上,望着下面一张张稚嫩又略带迷茫的脸庞,轻轻敲了敲黑板:“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作为新上任的班主任,她敏锐地注意到后排那个戴着黑色口罩的男孩----宋思颉,始终低着头,刻意把自己缩在角落里。
初中生活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而小宋同学似乎比其他人更难适应。顾老师发现,这个数学能考90分的男孩,语文作业却常常敷衍了事,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言,就连课间也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发呆。通过家访,顾老师了解到宋思颉父母离异后各自组建了新家庭,他只能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长期的情感缺失,让这个本该阳光的少年逐渐封闭了自己。一天午休,顾英老师把宋思颉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听说你数学很好,其实语文里也藏着很多有趣的逻辑呢。这本书老师很喜欢,想和你分享。”男孩惊讶地抬起头,口罩上方的眼睛闪过一丝光亮。从那天起,顾老师开始用独特的方式打开小宋同学的心扉:让他负责班级墙报的数学板块设计,鼓励他把解题思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在语文课上,特意安排一些需要逻辑分析的问题,创造机会让他发言。渐渐地,小宋同学开始主动参与班级讨论,口罩也不再是他的“保护壳”。发现他在编程方面的天赋后,顾老师鼓励他加入学校的信息社团。当他在编程比赛中获奖时,他第一个冲进办公室,红着眼眶把奖状递给顾英老师:“老师,谢谢您相信我,并给予我机会。”
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敏感与叛逆,顾老师创新推出“班级议事会”制度。每周五班会课,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用民主投票的方式讨论班级事务。从座位调整到活动策划,每个孩子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记得第一次议事会上,平时最调皮的董昊阳提出“设立班级图书漂流角”的建议,顾老师当即给予肯定,并让他担任项目负责人。这个曾经总爱捣乱的男孩,为了办好图书角,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借阅规则,还发动同学们捐赠书籍,日后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
在关注学业的同时,顾英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她利用班会课开展“职业体验周”活动,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分享;开设“心灵树洞”的信箱,让孩子们匿名写下烦恼,她则用温暖的文字一一回复。有位女生在信中倾诉因体重被同学嘲笑的苦恼,顾老师不仅私下找嘲笑者谈话,还在班级发起“发现美”主题班会,引导大家学会尊重与欣赏差异。
七年级第二学期,班里转来了新同学马紫嫣。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教材差异,马紫嫣显得有些焦虑和自卑。顾老师为她制定了个性化辅导计划,同时安排学习委员结对帮扶。发现小马同学擅长绘画后后,顾老师鼓励她在校心理辅导月中展示才艺。当小马同学的作品在学校展览中获奖时,这个内向的女孩终于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两年时光匆匆而过,七(3)班的孩子们褪去了入学时的青涩。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显著进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理解与包容。班级里时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学习小组自发组织辅导;运动会上,同学们为最后一名选手加油呐喊;有人遇到困难,整个班级都会伸出援手。学农活动中,积极实践,吃苦耐劳,获“优秀班级”。
顾英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和润贤师,她用自己的敬业和爱心,在教育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学生们撑起了一片充满爱与希望的天空。她愿继续做那个在青春路口守望的引航人,陪伴孩子们走过这段美好的成长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