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书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书苑 > 正文
《童年》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9-03-26    发布人:阳光外国语学校   点击率:

阳光外国语学校 七(5)班  陈屹卿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本书,它与《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是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通过书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委婉道来作者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前一位进步青年的成长历程。

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来到外祖父家,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随着母亲的去世,外祖父家道的中落,阿廖沙不得不走向人间,靠做学徒,给人家打工过活。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阿廖沙接触了书籍,并从此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读书开阔了阿廖沙的眼界,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只身来到喀山求学,正是在那里,他的思想境界在一群进步人士的先进思想熏陶下得到了提升,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

作者对当时俄国社会、俄国民族的性格与文化心理等众多问题进行了思考,更是对当时俄国未来的一种探索。作者一方面通过阿廖沙这个人物真实的描写了自己成长过程和所见所闻,另一方面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了加工,使它们更能反映生活本质。

细细品读《童年》,同情阿廖沙的悲惨遭遇的同时,带给我更多的是震撼,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在那样的环境下坚持学习? 阿廖沙童年艰辛生活与我们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我们咋能不珍惜眼前学习的机会。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