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优秀毕业生风采(一)
个人简介:
张照岳,阳光·胡桥联合学校2025届毕业生,九(2)班班长。曾获上海市少先队代表,2023-2024学年奉贤区红领巾奖章“个人三星章”、“外教社杯”上海市大中小学生讲好上海故事英语演讲市一等奖、上海市青少年清洁挑战实践活动市三等奖、“行知上海礼赞中国”第五届上海市中学生志愿服务风采展示二等奖、第四届长三角青少年媒介素养文化创新活动视频类(中学组)一等奖、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市三等奖、区二等奖。多次获得学校学习优秀奖,优秀队干部等荣誉。他兴趣广泛,爱好吹笛子、写书法,做标本等。
母校时光:
当记忆奔涌过时光的河床,最璀璨的片段总停驻在那方小小的校园:粉笔灰飘扬的教室,菜园里初尝的泥土芬芳,走廊尽头熔金般的夕阳。每一帧光影都铭刻着师长倾注的心血、同窗共度的暖意,以及汗水浇灌出的成长印记,最终沉淀为青春河床上永不褪色的星辉。
七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科普英语比赛。赛前,我对着镜子反复打磨发音,逐字抠语法、练语调。金叶丹老师放弃午休,陪我逐句打磨,从手势到眼神都细致纠正,最终我站上讲台,声音里藏着日夜努力与老师的温暖助力。那一年我们还在学校的小菜园里种菜,学期结束时,我们每人都收获了满满一袋蔬菜,劳动教会我们只要辛勤耕耘就会迎来丰收。
八年级我们迎来了历史中考。考前,有一位同学总望着历史试卷叹气,他的笔记上满是歪扭的字迹。我把自己整理的时间轴推给他,他指尖划过“辛亥革命”那行字,说:“我总记混这些年份。”我指着时间轴和他复习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区别,他忽然笑了:“原来你讲历史像讲故事。”后来他的历史卷子上,那道曾让他卡壳的论述题,写得比我的笔记还要详细。
九年级总带着墨水的味道,教学楼第四层的走廊尽头,除了繁忙的脚步声,还有美丽的夕阳。钱明老师吃了降压药给我们讲解数学压轴题,孙莲花老师批改的默写本上盖着“莲花之宝”的章,物理王考红老师在一堆线条中寻找着我们连接的滑动变阻器,校长放下繁忙的公务,进班听我们上课……课桌上堆满了模卷,夕阳从西窗漫进来,斑斑点点地照在试卷上,像撒了一把碎星星。
时间在紧张的学习中流走,中考前的最后一周,有同学带了一把彩色纸条到学校,我们在课间折星星,把祝福写在纸条内侧。“祝你英语选择全对”,“物理大题别漏单位”,老师给我们写下祝福语,跟我们合影。有同学送了我一颗巧克力,包装纸闪闪的,被我折成了千纸鹤,放在笔盒里,仿佛在提醒我初中时有一群人,陪我走过了这一条繁花满径的路。
毕业典礼那天,我又一次回到教室。望着空荡荡的教室,黑板上空落落的,灰尘蒙在讲台上,一切好像一场美妙的梦。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些夜里读过的书,在星星里藏过的祝福,早成了比夏天更长久的东西,会跟着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给学弟学妹的几句话:
初中的日子像晒在窗台的课本,每一页都带着阳光的温度。其实哪有什么天生的“学霸”,我也曾对着压轴题掉眼泪,也曾在凌晨的台灯下数着倒计时发呆。
别总想着“逆袭”要一步到位,不如把大目标拆成小台阶:今天多弄懂一个语法点,明天背熟十个化学方程式,课间追着老师问清一道错题,这些细碎的努力,会在某天突然让你看清方向。
记住,刷题不是目的,弄明白“为什么错”才是关键。累了就去操场跑两圈,和同学聊聊天,别把自己逼成紧绷的弦。我们都曾是跌跌撞撞的赶路人,重要的是摔倒了,再笑着爬起来接着走。
假期里提前预习下学期的课,每天做题练手感;在学校尽量完成作业,别让知识漏洞发酵到明天变成黑洞;严谨地写下每个解题步骤,寻找自己做试卷的节奏;体育课上多跟着老师练习,中考时尽量拿满分;会的保证都做对,不会的尽量多写几个步骤;中考那几天记得高举一下粽子和向日葵,早上吃块状元糕,虽是“玄学”,但也能给自己定定心。
相信我,当你打开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会感谢那个咬牙坚持的自己。学弟学妹们,慢慢来,一步一步,你们一定能走到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