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设计与实施展示活动
2024年11月14日下午,以“落实双新要求 推动实践育人”为主题的奉贤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活动在阳光·胡桥联合学校(阳光校区)举行。原教育学院副院长、现学院“润青”项目特聘导师、特级教师金红卫、教育学院书记王玉梅、区教育学院工会负责人余婧婧、奉贤区教育学院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孙群英、王朝平、毛健秋、全区七、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代表、区两类课程中心组教师、2024秋奉贤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化设计与实施教师培训班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毛健秋主持。
一、课堂教学观摩
1、阳光·胡桥联合学校(阳光校区) 周毓洁老师执教《射箭空间创意设计》
本项目来自阳光外国语学校《葵葵乐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射箭代言人”。射箭是学校的一项体育特色品牌项目。学生分组活动,通过前期调查、拍摄和访谈,提出校内三个射箭空间的不足之处,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性的建议。通过小组合作,归纳、汇总“金点子”,规范撰写建议书,提升问题解决和创意表达能力。通过增强校园射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参与感。
2、阳光·胡桥联合学校(阳光校区) 赵蓓老师执教《教室反光问题的探究之旅》
本项目来自阳光外国语学校《葵葵乐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校园纠察员”。 本项目的开展源于日常教学中的真实经历,以解决教室反光问题为驱动性问题,以保护学生视力为核心目标,运用情境教学、小组探究法和思维可视化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聚焦——搜集数据——设计方案——展示改进——应用方案”的完整流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学习环境并保护视力健康。
二、教研主题解读
教研员毛健秋作了教研主题解读。她指出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三、课程实施方案介绍
阳光·胡桥联合学校(阳光校区)副教导主任陆晴介绍了学校“葵葵乐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该课程体系基于“SUN”英文单词,设立三大课程板块,分别对应:S-elf(我与自己);U-nion(我与社会);N-ature(我与自然)三大领域。该课程通过融合原有课程,串联零散内容,打破学科边界,跨学科整合,多方资源整合,强化师资力量,挖掘学习空间,丰富实践体验的实施策略,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家国心、乐智脑、悦动身、缤纷眼、勤劳手”特质的有光学子。
四、交流互动
1、说课
周毓洁老师介绍了项目的起源,一直以来射箭是学校的体育运动品牌。通过调查学校射箭空间的现状、撰写建议书、形成设计方案、提交校长室采纳、方案评选的真实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调查与研究、创新与设计、思辨与表达、审美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赵蓓老师介绍了带领学生经历教室反光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整灯光,使用工具,调整座位布局,更换黑板材质等方法寻找解决教室反光问题的过程,以改善学习环境并保护视力健康。

2、专家指导 领导讲话
原教育学院副院长、现学院“润青”项目特聘导师、特级教师金红卫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个学科教学不矛盾,可以在不同的学科中尝试上综合实践课。上课的成果意识要淡化,过程意识要强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核心。要教会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在发言中呈现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育学院书记王玉梅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活动精心组织,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教学有育人价值。课程有生成性,有情感,聚焦思维的碰撞。
阳光·胡桥联合学校党总支书记钱肖丽介绍了“葵葵乐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过程,将学科教学,重点特色工作项目打通融合,校家社联合,制作框架,形成有学校特色螺旋上升性的课程。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展示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学习与交流盛会,实现了“落实双新要求 推动实践育人”的目标,为后续的课堂实践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