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春风化雨》中基廷老师说:“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诗心是致其广大,匠心是尽其精微。季睿婕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当粉笔灰飘落成星尘,教案本翻动如诗页,那最初的一束微光便在教学相长的长河里,折射出万千种生命的虹彩。
一、精研教学,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2020年的春天,线上教学的电子提示音取代了校园铃声。面对屏幕那端五十多张模糊的小脸,一位青年教师正经历着职业瓶颈——教龄四年但在教科研方面却没有什么亮眼的建树。直到某天批改《我们的学校》思维导图作业时,她发现同学们的导图像团乱麻,段落之间毫无逻辑,这让她辗转难眠。于是再开了一节指导课,让学生借助学校的俯瞰图明确观赏路线,将抽象的“说明顺序”转化为可视的“参观路线”,再以流程图让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进行修改,学生的习作有了很大进步。于是她将这次较为成功的线上教学经历中的所思所悟凝于笔端,写了《“教-学-评”一致性引领下的初中语文支架式写作教学探索》一文,获得上海市“深化课改的创新实践”主题征文三等奖、区第三届新成长教育行动研究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对教学的热忱,她积极参与了两个市级课题,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她也不曾懈怠。她多次开设区级公开课、区级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与实践经验,为提升区域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在初中教学比武中,她凭借着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课堂节奏的精准把控,获区比武三等奖、青教赛三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精心备课、反复打磨教学流程以及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深度洞察。
学科成绩的提升更是见证了她教学实践的成功。她所带领的班级在语文成绩上稳步前进,最高曾取得区班级第二。她尝试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教学相长,以先进的理念与精妙设计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二、创新研发,开辟教育新境界
“葵葵农科院”的种子则是在2023年春天萌芽的。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负责人,她利用学校葵葵躬耕园、葵葵智耕园、葵葵乐耕园三块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完成了108个课时的课程设计,致力于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与教研成果。
“为什么蔬菜在水中也能长大呢?土培和水培的蔬菜长得一样好吗?为什么生菜会有灰褐色病斑?”2024年12月,她在区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的中学教育信息化展示活动中分享了《我“慧”种生菜》一课的设计思路。学生们在乐耕园通过现象观察→假设生成→技术验证→方案迭代的实践研究路径,借助基于物联网的“阳台小园丁”小程序和AI工具,积极扩展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她则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的边界,通过区级重点课题课题《“葵葵农科院”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的引领与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方式的数字化赋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学校的劳动教育在区域内崭露头角。
三、家校协同,共筑学生成长摇篮
接手家庭教育条线工作时,她发现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焦虑,为此她系统梳理了亲子沟通、学习方法、心理发展等核心问题,开发出“七彩家长成长营”系列课程。该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知识,包括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方法指导、亲子沟通技巧等多个方面,为家长提供了全方位、系统化的指导。为了提升课程质量,她深入研究家庭教育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让课程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指导意义。
在实践中,她积极参与市级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家校协同的新模式与新方法。撰写的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区新成长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其论文也在区级杂志上发表,课程成为2024年度区“特色品牌”项目,从课程引领到课题支撑,从课题支撑到品牌辐射,“七彩家长成长营”课程为区域内家庭教育的发展贡献了智慧。
季睿婕老师在教育的征程中,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引领,以创新的教学实践为动力,以扎实的家校协同工作为保障,全方位地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将教育的热忱化作点点星光,相信稚嫩的幼苗,会在阳光下抽枝展叶,最终长成参天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