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学校教育集团跨学科高级研修班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力与实施力,9月22、25、28日下午,阳光·胡桥联合学校开展,开展了为期三个半天的跨学科高级研修班。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导师翟佩明、吴平颐、王华文、夏梦婷、程亮、高佳平六位专家作专题培训,由教导主任孟庆楠主持。
一、厘清“学科立场”,锚定“跨学科之锚”
9月22日下午,翟佩明、吴平颐两位导师围绕“项目架构与学习目标”作主旨报告。
翟老师从“新课标”切入,剖析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学科立场”与“综合性”的张力与平衡,提出“主学科锚定—关联学科协同—真实情境驱动”三维设计框架。
吴老师则结合“长河与城市变迁”案例,手把手示范如何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可实践的学习任务链。
参训教师现场拿出自己拟定的项目草案,在专家指导下完成“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任务逻辑”第一次对齐,初步形成项目目标“骨架”。
二、聚焦“任务逻辑”,让学习目标“立”起来
9月25日下午,王华文、夏梦婷两位专家带领教师进入“学习内容与活动优化”工作坊。
王老师以“校园跑道我做主”为例,示范如何用“任务逻辑”而非“学科逻辑”撰写学习目标:先确定学生“要做的事情”,再反向匹配学科知识、方法与素养。
夏老师则引入“5C素养模型”,现场演练行为动词层级表,帮助教师把“了解、理解”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表现。
参训教师分三轮迭代自己的项目任务书,实现从“知识罗列”到“任务链条”的跃迁。
三、对标“教学评一致”,让项目成果“实”起来
9月28日下午,参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现场修改项目方案,程亮、高佳平两位导师一对一点评指导:包含学习目标、任务序列、评价量表、学生作品模板及教学资源链接,真正实现“带着方案来,带着成果走”。
凝练跨学科之“道”,赋能项目化之“术”。阳光·胡桥联合学校将以此次高研班为新起点,持续深耕跨学科,让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核心素养同频共振,为区域课程领导力提升贡献“阳光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