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教学相长·研之有道
发布日期:2025-09-26    发布人:阳光外国语学校   点击率:

——2024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成果经验交流活动

6月9日下午,我校教学相长·研之有道教科研成果经验交流活动在阶梯教室举行。副校长吴耀辉、教导主任孟庆楠、教导副主任陆晴、教科研主任朱小燕等学校领导,与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教师代表共聚一堂,聆听蔡雨萱、赵蓓、季睿婕、王晓芹、张蕾五位教师立足教学痛点、创新教研实践的深度分享,共同探索课堂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地理蔡雨萱老师乡土问题驱动跨学科实践为主题,从学生提出的向日葵为何长歪这一真实问题切入,设计《葵园追光》项目。学生通过手机测光APP绘制校园光照地图,联动物理知识计算光伏效能,并在劳技课程中实践向日葵种植,最终研发出获市级奖项的太阳能追光装置。该案例形成现象观察工具应用实践验证的校本路径,课例入选区级教学资源库,为新课标10%跨学科教学实践的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数学赵蓓老师通过三维定位法锚定研究真问题:紧扣新课标要求,开发七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将教室黑板反光这一日常困扰转化为数学测量与光学融合的课题。历经三轮计划-行动-反思迭代,带领学生团队展开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并获市区奖项,印证了从真实问题中生长研究价值的科研理念。

语文季睿婕老师聚焦可视化工具贯通教研进阶链,从线上教学案例出发,构建案例论文课题深度论文的科研闭环。她以校园俯瞰图为载体,将说明文写作转化为路线设计任务,借助流程图破解学生结构混乱难题,并在--一致性框架下提炼出写作支架五环节模型,实现教学经验向方法论的升华。

化学王晓芹老师直面学生知识迁移困境,以做中学理念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跨学科体系。在《空气质量检测》主题学习中,学生调研温室气体、设计制氧装置,通过低碳实践项目整合环境科学与工程知识,形成素养目标-情境嵌入-实践赋能的教学策略,相关论文系统阐述了化学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

英语张蕾老师基于430份问卷数据,创新三维分层作业模型,以任务型设计破解双减政策下的作业难题。该模型通过目标分层(基础/提升/拓展)、类型多样(实践类、探究类等5类任务)、评价多元(自评+互评+师评)的框架重构作业生态,实践案例显示学生口语优秀率提升23%,教研组据此建立200余例资源库,使备课效率提升50%,成果获市区级表彰。

教科研主任朱小燕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五位教师的实践,深刻诠释了真问题,真研究的科研内核。她指出,教科研的本质在于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以真实问题为锚点,以科学研究为路径,最终反哺课堂教学。

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中青年教师以科研赋能教学的创新活力,更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未来,我校将继续以真问题为引导,以真研究为路径,推动教研成果从经验沉淀体系化应用迈进,助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与课堂教学质量双提升。

(通讯员:黄彦青)


分享到:
相关信息

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44号